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光圈與景深的關連性

前言:
這篇主要針對一般朋友對於相機設定的疑惑
由於並不是大家都念過光學 所以下面不提任何公式 也沒有任何的光學圖
此外這邊不討論散景的成像與特性 如果有需要在另外解釋
這邊主要說明的是如何拍出清楚成功率又高的相片
如何才能得到清楚的人像但又有散景呢?

如何設定才能讓範圍內的被攝影者都清楚呈現?

如何設定才能讓人和景都是清楚的?

如何可以讓整個前景到遠景都清楚拍下?

如何避免拍出前景模糊的照片?(不用懷疑真的是焦距算錯orz)


理論基礎:
基本上大多的朋友都希望可以拍出有前景深的照片
但是我們要如何設定相機 才能不容易失敗又可以拍出前景深呢
首先是瞭解自己手上的相機 每一種不同的相機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其次要盡可能的使用較大的光圈 但為什麼說盡可能呢
因為並不是光圈開到最大永遠都是好的 可能會導致對焦區過淺 連主角都不清楚

大家不需要瞭解公式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因為就算你看的懂 拍照前也沒有時間讓你拿出紙筆計算
很多光線或是笑容都是稍縱即逝 過了就沒囉
第二個是因為網路上有很多很完善的計算網站 所以根本不用自己手算太慢了

Depth of Field Equations
這是換算公式有興趣的人自行參考囉

Depth of Field Calculator
這個網站可以輸入我們的相機型號和鏡頭焦段以及拍攝距離
計算出當前的景深範圍 但這還不是最好用的 適合進階者查詢

Depth of Field Table
這才是真正好用的表格 和上面一樣輸入相機型號還有鏡頭焦段
接著會幫你列出各種光圈大小和拍攝距離的景深關係
他可以最快速的幫助我們瞭解今天要設定的光圈大小
下面我們簡單的教大家怎麼看這張表
真的不想看也不想懂也沒關係請直接跳過
(單眼使用者請從"可換鏡頭隨身相機"開始)
下面我會說明各種相機的基本設定方法

範例解釋

首先請看紅色的箭頭部分 越右邊越下面拍照的清楚範圍就越大
也就是說我們希望照的東西清楚的部分多一點 就要離拍的東西遠一點或是光圈設小一點
而我們最常碰到的狀況又分下面三種:

  • A人像攝影
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女朋友或男朋友拍的很美 但是到底要怎麼拍呢
首先要瞭解的是 人體的寬度大約15-20公分
如果希望人的臉部五官都可以清楚 請至少讓對焦區有10-15公分
而這條區域就是死守10-15公分的距離設定的
如此一來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所需的距離或是光圈設定

  • B紀念照(人帶景)
那如果我和朋友出門 希望可以風景和人都很清楚要怎麼辦呢
這時候要把持另一個原則 就是讓對焦的最遠距離在無限遠處(∞)
所以這條區域就是死守這個原則
這樣一來不管你照的是美國大峽谷 還是台灣海峽 一定都清清楚楚

  • C風景
如果是風景照的話 又要如何讓拍攝的畫面都很清晰呢
這時候因為對焦大多在很遠的地方 所以最遠距離基本上都沒問題
因此要注意另一個問題 就是最近的物體反而不清楚(可能是樹)
我們要儘量讓最近對焦距離低於5公尺 這樣大多的東西都可以很清楚
除非你正前方有個很近的物體 那就依照那個物體去找你要的區域

看完這邊覺得很混亂都看不懂也沒關係
下面我們會按照相機類型說明 只要選擇你的相機種類就可以瞭解囉
(單眼使用者請從"可換鏡頭隨身相機"開始)


相機分類:
下面的圖是目前常見的相機感光元件類型 也是我們對相機的分類依據
所謂的感光元件就是以前的底片 但會有各式各樣的大小和形狀
而感光元件的大小又會影響到我們的景深範圍
越大的感光元件景深越淺 越小的感光元件景深越深
接著我們就按照分類來做說明

http://en.wikipedia.org/wiki/APS-C


隨身相機:
在台灣買到一萬元以下 沒辦法手動設定的相機基本上都算在這一類
型號太多不逐一說明 但可以知道的是此類的相機感光元件多為1/2.5"
由於感光元件太小 所以基本上很難製造出很淺的景深 除非很近的情況
最簡單又常見的例子就是iphone(當然這種感光元件更小了)
一定要很近的距離才會出現模糊的背景
因此如果你是拿這類相機就不太需要擔心拍照的範圍不夠不清楚囉


全手動隨身相機:
這類相機最近非常的熱門 包含S95/100, P300/310, GRD3/4, XZ1, LX3/5等等都歸在此類
感光元件多為1/1.7" 所以也不太需要擔心景深太淺的問題
只有近拍的時候要注意一下即可
建議平常都用光圈先決直接光圈開到最大
除非發現快門非常的短 例如低於1/500S 可能會造成畫質劣化
(牽扯到感光元件曝光問題 類比數位雜訊還有TG控制精確度問題不在此討論)
此時才需要試著將光圈縮小降低快門 防止此問題產生


可換鏡頭隨身相機:
此類最紅的就是GF1/2/3, NEX3/5/7, P1, EP3等等
這邊開始大家要能區分兩個名詞:鏡頭焦段 v.s. 實際焦段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鏡頭標上的焦段都是在Full Frame的感光元件下所測得的
那碰到感光元件大小不同怎麼辦呢 就必須利用廠商提供的Crop Factor(CF)進行換算
以GF為例 CF=2 也就是說當鏡頭上標示14mm時 實際上拍攝的焦段是14x2=28mm
而我們查詢對焦範圍時一定要記得使用實際焦段 而不是鏡頭上標示的焦段喔!

  • A人像攝影
28mm f2.5 → 0.5m以上
84mm f5.6 → 1.8m以上

  • B紀念照(人帶景)
28mm f8.0 → 人離相機3.6m以上,對焦在8.0m遠的地方人也會很清楚
雖然聽起來很弔詭 但因為這類相機的鏡頭限制
利用公式換算確實這樣的拍照技巧會得到最清楚的照片喔
(如果要直接對人對焦的話要退更遠風景才有辦法到無限遠都很清楚喔)

  • C風景
28mm f8.0 →8.0m以上
這邊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小技巧 找不遠不近的地方對焦就對了
如果真的對焦在無限遠處 反而會造成近處的東西都模糊
這也就是為什麼拍星空或極光的時候我們會將焦段先轉到無限遠
在往回退轉0.5cm左右的手感 因為這樣才不會造成前景糊掉


ASP-C單眼:
無論是Canon或是Nikon只要是三位數或兩位數的機身都是此類型的相機
而這類相機一般的CF為1.5~1.7之間 記得要換算喔!

  • A人像攝影
28mm f2.8 → 1.0m以上
50mm f2.0 → 2.0m以上
50mm f2.8 → 1.5m以上
70mm f2.8 → 2.5m以上
200mm f2.8 → 6.0m以上

  • B紀念照(人帶景)
28mm f8.0 → 人離相機2.7m以上,對焦在5.5m遠的地方人也會很清楚
28mm f8.0 → 5.5m以上
28mm f11.0 → 人離相機2.0m以上,對焦在4.0m遠的地方人也會很清楚
28mm f11.0 → 4.0m以上


  • C風景
28mm f5.6 → 8.0m以上
28mm f8.0 → 5.5m以上
28mm f11.0 → 4.0m以上
建議可以的話直接開到f8.0或f11.0 在小則不建議(要看鏡頭等級否則畫面也會劣化)
因為這樣就算對焦在很遠的地方 也不太需要擔心近距離的物體會模糊


Full Frame單眼:
無論是Canon或是Nikon只要是一位數的機身都是此類型的相機
FF相機不用換算CF請直接對照焦段就可以了

  • A人像攝影
28mm f2.8 → 0.75m以上
50mm f2.0 → 1.5m以上
50mm f2.8 → 1.2m以上
70mm f2.8 → 2.0m以上
200mm f2.8 → 5.0m以上

  • B紀念照(人帶景)
28mm f8.0 → 3.5m以上
28mm f11.0 → 2.5m以上


  • C風景
28mm f5.6 → 5.0m以上
28mm f8.0 → 3.5m以上
28mm f11.0 → 2.5m以上
建議可以的話直接開到f8.0或f11.0 在小則不建議
(要看鏡頭等級否則畫面也會劣化)
因為這樣就算對焦在很遠的地方
也不太需要擔心近距離的物體會模糊


總結:
最適合我們直覺照相的仍然是Full Frame的相機
因為確實傳統的35mm就是依照這個規格來設計的
所以在這樣的系統下可以得到最直覺的操作
如果是ASP-C就已經有小小的不便了
為了風景或人帶景的部分 就必須小心處理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我明明有對焦 但照片就是不清楚
這不是我們的錯也不是相機的錯 只是沒有搞清楚對焦的清楚範圍
尤其是好的鏡頭很多人會光圈開到最大 結果就是風景通通糊掉
以28mm f2.8在ASP-C來說 人必須站超過15m才能到無限遠都是清楚的!
不相信的話請大家照著上面的數據實驗一下
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信對拍照會有很多的幫助

祝大家都可以找到屬於你要的景深和感覺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